一、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B )
A.人民群眾的世界觀理論 B.無產階級的世界觀理論
C.科學之科學的世界觀理論 D.新興階級的世界觀理論
2.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一切舊哲學的最主要、最顯著的理論特征是( D )
A.階級性 B.科學性 C.革命性 D.實踐性
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是( D )(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A.全局與局部的關系 B.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C.內容和形式的關系 D.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4.在哲學上,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是( B )
A.形而上學的觀點 B.唯心主義觀點 C.唯物主義觀點 D.唯物辯證法觀點
5.肯定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這是( D )
A.唯物辯證法觀點B.形而上學觀點C.唯心主義觀點D.可知論的觀點
6.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內容(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成為劃分(C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B.反映論和先驗論的標準
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D.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標準
7.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是指( C )
A.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D.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8.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是( C )
A.“科學之科學”
B.關于客觀世界一切規律的科學
C.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
D.關于人的思維發展的科學
9、哲學是( C )
A.人生觀的學問 B.科學的世界觀
C.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D.一切科學知識的總匯
10.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指( B )
A.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B.思維能否反映存在的問題
C.思維能否決定存在的問題D.思維是否具有能動性問題
1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D )
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問題
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問題
C.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1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是完整的嚴密的科學體系,因為它是( C )
A.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B.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C.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
D.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統一
13.劃分哲學派別的惟一標準是( C )(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A.對運動和發展問題的不同回答
B.對世界的統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
C.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
D.對世界的可知性問題的不同回答
14、“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是( A )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15.“富貴在天,生死有命”是屬于( C )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B.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C.客觀唯心主義觀點D.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16.“物是感覺的復合”( A )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17.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三大自然科學基礎是( B )
A.量子力學、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B.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C.信息論、控制論、系統化
D.地心說、生物進化論、細胞學說
18.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A )
A.德國古典哲學B.古典政治經濟學
C.空想社會主義學說D.啟蒙哲學
19.第一次明確提出哲學與其他具體科學是共性與個性關系的是(D )
A.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哲學B.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
C.舊唯物主義哲學D.馬克思主義哲學
20.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對立的根本的問題是( A )
A.世界的本原問題B.意識的本質問題
C.世界發展的動力問題D.世界的矛盾性問題
21、哲學是(B )
A、包羅萬象的“科學之科學” B、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C、人人都有的世界觀 D、終極真理的理論體系
22、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是( D )
A、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 B、世界是否運動和發展的問題
C、世界是否有統一性的問題 D、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23、否認思維和存在的統一性是( C )
A、唯心主義 B相對主義 C不可知論 D絕對主義
24、“存在就是被感知”是(D)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 C樸素唯物主義 D主觀唯心主義
25、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C )
A、古今中外知識的總匯 B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總和 C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D科學哲學的終極真理
26、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最主要的區別是( C )
A、強調了意識的能動性 B、堅持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C創立了唯物辯證的社會歷史觀 D、堅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27、唯心主義的基本形式是( A )
A、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B、二元論唯心主義和一元論唯心主義
C唯理論唯心主義和經驗唯心主義 D、辯證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唯心主義
28、下列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是( B )
A、理在氣中,理隨事變 B、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C理在事先,事隨理變 D、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29、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形態是( D )
A、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庸俗唯物主義
B、原子唯物主義、氣本論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
C、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列寧的唯物主義、毛澤東的唯物主義
D、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30、辯證法的三種歷史形態依次是( C )
A、唯物辯證法、唯心主義辯證法、科學辯證法
B、唯心主義辯證法、唯物主義辯證法、科學主義辯證法
C、古代樸素辯證法、近代唯心主義辯證法、現代唯物辯證法
D、古代唯心主義辯證法、近代唯物主義辯證法、現代科學主義辯證法
3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意味著( C )
A、科學的哲學體系的最終完成 B、人類哲學思想發展到了頂峰
C、為人類認識和發展真理開辟了道路 D、絕對真理體系的建立
32、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應當是( D )
A、絕對信仰,一切照辦 B、看其是否有用 C、既要信仰,又要懷疑 D、既要堅持,又要發展
33、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是( C )
A、分析和綜合的統一 B、邏輯和歷史的統一 C、理論聯系實際 D、虛心向群眾學習
二、辨析題
1.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錯誤。(1)對不同哲學的性質要做具體分析,不能都籠統地說成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2)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正確地回答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3)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歪曲了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不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之科學”
錯誤。(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但不能說是“科學之科學”。(2)把馬克思主義哲學說成是“科學之科學”,既限制了具體科學的發展,也使哲學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不利于發展。
3、唯物主義是可知論,唯心主義是不可知論。
錯誤。唯物主義都是可知論,但唯心主義并不都是不可知論。(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以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相區別的,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則是以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不同回答而劃分的。二者雖有聯系,但又有區別。(2)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主張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因此,唯物主義都承認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都是可知論。唯心主義主張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當然是錯誤的,但徹底的唯心主義者又認為,人的思想能夠認識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因而也是可知論。只有否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學家,才是不可知論。
4、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一特點。
錯誤。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而不是唯一特點。(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無產階級哲學,它具有實踐性、階級性、科學性和革命性等特點。(2)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它以實踐為基礎,來自實踐,為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服務,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觀點。
三、簡答題
1.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意義。
(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它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問題;二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也就是思維能否認識存在,現實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2)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即如何回答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3)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是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只有解決好主觀和客觀的問題,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1)19世紀4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矛盾的激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2)19世紀30—40年代,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斗爭的發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指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3)19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發展的卓越成就,特別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和生物進化論等三大科學發現,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提供了自然科學前提。(4)19世紀德國的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做了理論準備,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
(1)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自身的顯著特征,又是區別于其他哲學的顯著標志。(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3)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完備而徹底的唯物主義,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體系。(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是科學性的必然結果和歸宿。
四、論述題
為什么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理論體系。它同舊哲學有著根本的區別,它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
第一,哲學研究對象上的變革。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從根本上改變了舊哲學凌駕于所有科學之上,把哲學視為"科學之科學"的錯誤觀點。其次,哲學對象上的根本變革,科學地解決了舊哲學所不能解決的哲學與具體科學的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關系。哲學以整個世界發展的普遍規律為研究對象,具體科學則以世界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為研究對象;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又以哲學作為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哲學與具體科學的普遍和特殊的關系表明,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的 "代替論" 和排斥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具體科學指導作用的"取消論"都是錯誤的。
第二,哲學內容上的變革。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克服了舊哲學中唯物論和辯證法相分裂的狀態。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有機統一,結束了舊哲學中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中長期獨占統治地位的局面,使人們對社會歷史理論的研究成為科學。再次,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并同辯證唯物主義有機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完備而嚴整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哲學體系,使唯物主義哲學發展到了嶄新階段。
第三,哲學的階級屬性和社會作用上的變革。首先,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理論體系,它反映了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產生使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結束了舊哲學只是剝削階級專利品的歷史。其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實踐基礎上的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體現了不同于舊哲學脫離實踐的根本特征。再次,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為基礎,實現了科學地認識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統一,完整地體現了哲學應當承擔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作用,它不同于舊哲學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說明世界上。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諸多方面實現了哲學史上的革命變革,同舊哲學有著根本區別,成為自有哲學以來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系,是當今時代精神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