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50.考試時間120分鐘.
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在電場線如圖5-1所示的電場中,A和B兩點的電場強度的大小分別為EA和EB,電勢分別為UA和UB,則( )
A.EA>EB,UA>UB
B.EA>EB,UA< UB
C.EA
D.EA
2·如圖5-2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懸掛在細繩上,細繩跨過定滑輪,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物體,m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置1處保持靜止,把m移至2處,仍保持靜止,則在兩個位置上( )
A.m所受的繩的拉力改變,地面的摩擦力不變
B.m所受的繩的拉力不變,地面的摩擦力減小
C.m所受的繩的拉力改變,地面的摩擦力減小
D.m所受的繩的拉力不變,地面的支持力不變
3·質點做初速度為ν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它的位移為s時,速度為ν1,則它位移為2s時,速度是( )
A.
B.
C.
D.(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4·有人用圖5—3所示的電路來測量電源的電動勢拶和內電阻r,則測量的結果是( )
A.ξ不正確,r也不正確
B.ξ不正確,r正確
C.ξ正確,r不正確
D.ξ正確,r也正確
5.圖5-4是氫原子能級圖的一部分,大量原子被激發到n=3的能級上.由于電子的躍遷氫原子輻射的光譜有N條,光子的最大能量為E,由圖可知( )
A.N=2,E=12.1 eV
B.N=3.E=10.2 eV
C.N=2,E=10.2 eV
D.N=3.E=12.1 eV
6.有一沿石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某時刻的波形如圖5-5所示.已知波速ν=300 m/s,頻率f=300 Hz.在△t=0.02s的時間內。波沿戈軸傳播的距離為s,介質中位于原點O處的質點經過平衡位置的次數為n,則( )
A.x=6 m.n=6
B.s=12 m.n=6
C.x=6 m.n=12
D.s=12 m.n=12
7.
A.4次α衰變,6次β衰變
B.6次α衰變,4次β衰變
C.6次α衰變,8次β衰變
D.4次α衰變,8次β衰變
8.現有如下物質:①氨水;②干冰;③液態氯;④鹽酸;⑤膽礬;⑥漂白粉;其中屬于純凈物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D.①④⑥
9.用同一NaOH溶液,分別與相同體積的鹽酸、醋酸溶液反應,完全反應后消耗了相同量的NaOH溶液.由此說明該鹽酸和醋酸溶液的關系是( )
A.H+濃度相同
B.物質的量濃度相同
C.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
D.pH相同
10.用500 mL 2 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的CO2氣體,所得產物的化學式為( )
A.Na2CO3
B.NaHCO3
C.Na2CO3和NaHCO3
D.不能確定
1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Cl2有毒,Cl-也有毒
B.Cl2和Cl-都是黃綠色
C.Cl2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
D.干燥的Cl2可使紅色布條褪色
12.下列各組溶液中,各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其pH符合由小到大順序的是( )
A.KCl、HBr、HI
B.HCl、H2SO4、H3PO4
C.KOH、NaOH、Ca(OH)2
D.HCl、CH3COOH、NH3·H2O
13.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并且溶液顯酸性的是( )
A.
B.
C.
D.
14.某短周期元素R,其原子核外最外電子層的電子數比次外電子層的電子數少4個,則其最高價含氧酸的分子式是( )
A.H2SiO3
B.H2CO3
C.H3PO4
D.HNO3
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符合同一通式的各種有機物,一定互為同系物
B.在酯化反應中,羧酸分子脫去羥基,醇分子脫去羥基上的氫原子
C.凡是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一定都是醛
D.苯和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16~19題每題6分,20~27題每空3分,共57分.把正確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6.
的重物,以水平速度2ν迎面投到車上,最后相對于車靜止.車和重物共同運動的速度為.在此過程中因摩擦所產生的熱量是.
17.氫原子的古典模型為一個電子繞著原子核中的質子做圓周運動.設質子不動,質子和電子的電荷大小為q,靜電子常數為k,圓周半徑為r,電子質量為m,則電子的動能Ek=,電子運動的速度ν=(用q、k、r、m表示).
18.從離地面高10m處以4 m/s的初速度水平拋出一個質量為0.2 kg的物體.不計空氣的阻力,拋出后第1 s內重力做功為J,第1s末重力的瞬時功率是W.
19.在圖5—7(a)中,螺旋測微器的讀數是,在(b)中的讀數是.
20.2,5-二甲基-3-乙基庚烷的結構簡式為.
21.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向氯水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平衡移動.
22.在下面的氧化還原反應中
23.除去Na2CO3固體中混有的少量NaHCO3雜質,方便的方法是.
24.某有機物的化學式為C3H4O2,它的水溶液顯酸性,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又能使溴水褪色,此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
25.有一種無色透明的溶液,其中含有KNO3、NH4Cl、Na2SO4、(NH4)2SO4、Na2CO3和(NH4)2CO36種中的一種或幾種,實驗方法和實驗現象如下:
(1)取少許溶液進行焰色反應,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溶液的火焰呈淺紫色
(2)往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并加熱,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3)往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繼續加入過量稀HNO3,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判斷:該溶液中一定有;一定沒有.
26.元素X、Y、Z的原子序數都小于18.X元素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有5個電子,其最高價含氧酸是一種強酸.Z原子最外電子層比次外電子層少2個電子;Z與Y位于同一周期,它們相互作用可形成化合物Y2Z.X的元素符號為,Y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化合物Y2Z的電子式為.
27.在實驗室內制取CO2、NH3、H2、CH4、Cl2、C2H46種氣體時,需用圖5—8所示裝置制取的氣體是.
三、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33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而未寫出主要演算過程的,不能得分.
28.(本題11分)如圖5—9所示,在高h=10 m的平臺上,放一個質量m1=9.9 kg的木塊,它與平臺邊緣的距離為l=1.0 m.今有一顆質量m2=0.1 kg的子彈以水平向右的速度ν0=500 m/s射人木塊,并留在木塊中.木塊與平臺間的摩擦因數μ=0.45,求:(取g=10 m/s2.)
(1)子彈射入木塊過程中,木塊所受沖量的大小;
(2)木塊離開平臺邊緣時的速度;
(3)木塊落地時與平臺邊緣的距離.
29.(本題12分)如圖5-10所示,電阻R1=R2=R3=30 Q,電源內阻忽略不計.已知當開關S斷開時,電阻R3的功率P3=30 w.求:
(1)通過電阻R1的電流;
(2)電源電動勢ξ的大小;
(3)當S合上時R3的電功率.
30.(本題10分)將一定質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熱灼燒至恒重,將放出的氣體通入足量的Ca(OH)2飽和溶液中,充分反應后得到的沉淀的質量是1.0g.加熱后剩余的固體物質與足量鹽酸反應,收集到1.12 L(標準狀況下)氣體.計算原固體混合物中Na2CO3與Na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
物理化學模擬試卷(五)參考答案及解題指要
選擇題
一、選擇題(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1.【參考答案】 B
【解題指要】本題的考點是電場線和等勢面的基本概念.
電場線和等勢面是形象化描繪電場的幾何方法,電場強度用電場線描述,電勢用等勢面描繪.電場線上每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電場強度的方向,在等勢面上各點的電勢相等,圖中實線表示電場線,虛線表示等勢面.圖中B、A不在同一根電場線上.為了解題方便起見,把通過B的電場線與通過A的等勢面的交點C標出,如圖5—11所示.
關于電場線的重要結論是:電勢沿電場線的方向降低.B、C在同一根電場線上,由上述結論知,UB>UC.C、A在同一等勢面上,UC=UA,由此可見
UB>UC=UA
即UB>UA,排除A、D.
電場線不僅可以描述電場強度的方向,也可以表示電場強度的大小.電場線的疏密描述了電場強度的大小.電場線分布較密處電場強度較大,電場線分布較疏處電場強度較小.由圖可見,A點附近的電場線較密,B點附近的電場線較疏,因此EA>EB,選B.
2.【參考答案】 B
【解題指要】這是一道有關在四個共點力作用下物體平衡的考題.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地對物體m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受力圖,再根據受力圖寫出平衡方程.
以物體m為研究對象,它受四個作用力:重力G、繩子拉力FT、靜摩擦力Ff、地面支持力FN.受力圖如圖5—12所示.m在四個力作用下平衡,滿足力的平衡條件.此外,M在繩拉力和重力作用下平衡,故有
3.【參考答案】 C
【解題指要】本題是初速度不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試題.根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位移公式知,位移為s時的速度為
有些考生先由式①求出a,再代人式②求ν2.這樣計算較復雜,容易失誤.
4.【參考答案】 C
【解題指要】本題是關于用伏安法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實驗的試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電路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正確連接方法.在用伏安法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電流表必須串聯在電路中,用來測量通過電源的電流.電壓表必須并聯在電源上用來測量電源兩端的路端電壓.在圖5-3中,電流表的接法是正確的,但電壓表的接法不正確.由圖知,電壓表接在A和R的兩端,它實際上測量的是電源與R串聯后的電壓(電流表A上的電壓可忽略不計).因此,用這種電路測量的電阻實際上包含了外電阻R,不正確.
5.【參考答案】 D
【解題指要】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氫原子的能級圖和輻射光譜.由圖5—3知處于n=3能級向低能級躍遷的方式是從n=3直接躍遷到n=2或n=1的能級,電子躍遷到n=2的能級后,還可以再躍遷到n=1的能級.相應于這三種躍遷方式有3根譜線即N=3,排除A、C.顯然,n=3與n=1的兩能級之間的距離最大,因此電子從n=3到n=1的躍遷過程輻射光子的能量最大,此能量為
有些考生選N=2,這主要是沒有考慮到電子從n=3躍遷到n=2后仍處于不穩定狀態,還可以從n=2躍遷到n=1.此外,能級中的能量都是負的,在計算時負號不能漏去.
6.【參考答案】 C
【解題指要】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簡諧運動的過程、波速的概念、頻率與周期的關系.波在△t時間內沿介質傳播的距離為
s=v△t
代人題給數值得
s=300x0.2 m=6 m
據此排除B、D.波的頻率和周期等于介質中質點做簡諧振動的頻率和周期.由頻率與周期的倒數關系得波的周期為
因此,在△t時間內,介質中質點做簡諧振動的次數為
當質點做一次全振動時,先后往返兩次經過平衡位置.因此,位于原點O處的質點在△t時間內經過平衡位置的次數是
n=2N=2x6=12
故選C.(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當然,N也可由f直接求得.N=△t·f=0.02x300=6注意,備選項A具有迷惑性,考生較易誤選.有些考生算出振動次數為6次后就直接選A.這也是審題欠慎造成的,題意求質點經過平衡位置的次數,并非求振動次數.質點做一次全振動時,兩次通過平衡位置,一次通過振動的一個端點.
7.【參考答案】 B
【解題指要】α衰變的核反應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8.【參考答案】B
【解題指要】區別純凈物與混合物的依據是看有幾種物質或說有幾種分子(分子式),但結
9.【參考答案】B
【解題指要】(1)首先應明確鹽酸、醋酸溶液分別與NaOH溶液反應,消耗NaOH溶液的量與鹽酸、醋酸溶液中所含溶質的量成正比.從反應方程式中可知它們的質量比和物質的量之比.
10.【參考答案】 C
【解題指要】(1)首先要想到,NaOH溶液吸收CO2氣體是堿與酸性氧化物反應,應生成鹽和水.其次,根據題目給出的反應物的數量:500 mL 2 mol/L的NaOH溶液和0.8molCO2氣體,應想到此題需定量計算.因NaOH與CO2反應時其數量比不同,所以反應產物也有所不同:
所以產物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11.【參考答案】C(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解題指要】(1)一般單質(原子或分子)的性質與組成單質的元素的離子的性質是不同的,如:Cl2呈黃綠色,Cl-則是無色;Cl2有毒,Cl-則無毒.
(2)氯氣能使紅色布條褪色,是因為氯氣與水發生反應生成具有漂白作用的次氯酸(HCIO),所以干燥的氯氣是不能使紅色布條褪色的.
(3)非金屬單質在反應過程中,化合價既能升高(顯正價),又能降低(顯負價).如:
所以,Cl2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
12.【參考答案】 D
【解題指要】(1)pH由小到大的順序就是酸性減弱、堿性增強的順序.各組溶液中可以都是酸溶液或都是堿溶液,也可以是由酸溶液逐漸過渡到堿溶液.
(2)HCl、H2SO4都是強酸,但HCl為一元強酸,H2SO4為二元強酸,所以當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時,H2SO4電離出的H+比HCl電離出的H+多1倍,即H2SO4溶液的酸性比HCl溶液強.所以B選項錯誤.
A選項中,KCl是強酸強堿鹽,水溶液呈中性,而HBr、Hl溶液均呈強酸性,所以不符合酸性減弱的順序.
C選項中,KOH、NaOH溶液為強堿性,Ca(OH)2是中強堿,溶液的堿性較弱,所以也不符合堿性增強的順序.
D選項中,HCl溶液是強酸性,CH3COOH溶液是弱酸性,而NH3·H2O溶液是弱堿性,符合酸性減弱、堿性增強的順序.
13.【參考答案】 D
【解題指要】此題有兩個要求:一是溶液中離子能大量共存,二是溶液顯酸性.解題時可分別考慮.
(1)離子能否大量共存溶液中離子能大量共存,就是離子間不能發生化學反應.若離子間能發生化學反應,那么這些離子就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離子間發生的化學反應一般指:生成沉淀的反應、生成氣體的反應、生成弱電解質(弱酸、弱堿和水)的反應、強氧化性離子與強還原性離子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
B選項和D選項中的離子都可以大量共存.
(2)溶液顯酸性溶液顯酸性的原因,可以是含有大量H+,也可以是含有能發生水解反應生成H+的離子.
因水解反應生成H+而使溶液顯酸性.所以D選項為正確選項.
14.【參考答案】 A
【解題指要】(1)“原子核外最外電子層的電子數比次外電子層的電子數少4個”,此句話是本題的關鍵.
因短周期元素最多只有3個電子層,而此元素至少應有2個電子層——最外層和次外層,所以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俅嗽卦又挥?個電子層.因此時,次外層即第一層只有2個電子,所以最外層即第二層不可能比次外層(第一層)少4個電子.故此答案不合理.
?、诖嗽卦佑?個電子層.則第二電子層為次外層,其中應有8個電子,最外電子層即第三電子層的電子數為8-4=4個.
(2)根據上述原子的電子層結構,可知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ⅣA族,元素符號為Si,元素名稱是硅,最高正化合價為+4價,負化合價為-4價.由此可推知其最高價含氧酸的分子式是H2SiO3,即為A選項.
15.【參考答案】 B
【解題指要】A選項錯誤.因同系物必須是結構相似,組成相差n個CH2原子團的一系列化合物.同系物符合同一個通式,但符合同一個通式的有機物不一定是同系物.如丙烯
c選項錯誤.凡是含有醛基的物質都能發生銀鏡反應,如葡萄糖、甲酸、甲酸的鹽或甲酸的酯都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因此應該說,銀鏡反應證明物質分子中一定含有醛基,但該物質不一定是醛.
D選項錯誤.乙烯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苯不能.總之,學習過程中在掌握一些重要概念、規律的同時,還要掌握一些實例或特例,尤其是例外的特例.
非選擇題
二、填空題
16.【參考答案】0.4v0.9mν2
【解題指要】本題考查的基本規律是動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選擇小車和重物為系統.在重物開始投到小車上到最后與小車以共同的速度運動的過程中,系統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小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所以系統水平方向的動量守恒.取小車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則重物開始投到小車上時系統的初動量為
ν’的方向與ν相同,向右.
在重物與小車做相對運動的過程中,克服接觸面間的摩擦力而損耗了系統的機械能.根據能量守恒定律,損失的機械能等于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因此
17.
【解題指要】本題是力學、電學綜合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的知識點有:氫原子模型、庫侖定律、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公式.
當電子繞原子核(質子)做勻速圓周運動時,電子所受質子的庫侖引力就是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根據向心力公式有
18.【參考答案】9.6 19.2
【解題指要】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平拋運動的概念和重力做功的計算.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與物體下落高度的乘積.由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知,物體下落的高度為
因此,重力做的功.
本題中重力做的功只與物體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有關,因此題給條件中的拋出高度和水平速度等都是不必要的,起了迷惑考生的作用.
19.【參考答案】4.323 mm 5.738 mm
【解題指要】本試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螺旋測微器的讀數.
在圖5—7(a)中,螺旋測微器前沿在上刻度線的4 mm處,它尚未超過下刻度0.5 mm線,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32.3,因此(a)的讀數為4 mm+32.3×0.01 mm=4.323 mm
在圖5—7(b)中,螺旋測微器的前沿在上刻度線的5 mm處,并已超過了0.5 mm線,螺旋測微器上的讀數為23.8,因此(b)的讀數是5 mm+0.5 mm+23.8x0.01 mm=5.738 mm
【解題指要】本題給出了有機物的名稱,要求寫出其結構簡式.
(1)首先,根據名稱可知該有機物的母體是含有7個碳原子的直鏈烷烴——庚烷,其結構簡式是:CH3一CH2一CH2一CH2一CH2一CH2一CH3.
(2)其次,可知該有機物有三個取代基,其中兩個是甲基一CH3,分別連在2號碳原子和5號碳原子上;一個是乙基一C2H5(或一CH2一CH3),連在3號碳原子上.
21.【參考答案】 向右(或向正反應方向)
由于消耗了平衡反應中的生成物,即減少了生成物的濃度,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平衡應向右移動.
22.【參考答案】 5
【解題指要】根據題目給出的反應方程式
應得出以下結論:
(I)反應中的氧化劑是KMnO4,還原劑是HCl.
(2)反應中被還原的氧化劑是2 mol,但被氧化的還原劑卻不是16 mol,而是10 mol.這是因為在參加反應的16 mol HCl中,作還原劑的(即被氧化的),也就是HCl中Cl元素化合價升高(從-1價升為0價)的只有10 mol,另外6 molHCl在此反應中化合價沒有變化,即沒有被氧化.
所以:當有2 mol氧化劑被還原時,有10 mol還原劑被氧化;當有1 mol氧化劑被還原時,有xmol還原劑被氧化.
(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23.【參考答案】加熱
【解題指要】除雜質應采用不引入新雜質的方法,即不加其他試劑,而用溶解、過濾或加熱等方法使雜質除去.此題是Na2CO3中含少量NaHCO3雜質,可用加熱方法除去雜質.因為在加熱時,Na2CO3不發生反應,只有NaHCO3發生分解反應:
這樣就把NaHCO3變成了Na2CO3而將雜質除去.
所以,作為除去雜質的一般方法是: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不能與有效成分反應;與雜質反應后的生成物若不是有效成分.則應易與有效成分分離開來.
24.
【解題指要】(1)根據“水溶液呈酸性,能與碳酸鈉反應”,可知該有機物分子中一定含有羧基(-COOH)(酚羥基雖然也有酸性,但酸性很弱,不能與Na2CO3反應,且從分子式C3H4O2來看,該有機物不可能是酚類).
(2)“能使溴水褪色”,說明分子中可能含有不飽和的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根據分子式C3H4O2,去掉羧基(一COOH)后剩下的烴基為-C2H3,由此可知此烴基中一定含有碳碳雙鍵,不能含有碳碳三鍵.
另外,分子中若含有醛基(一CHO)時,也可使溴水褪色,但前面已說明該有機物分子中一定是含有羧基(一COOH),根據已給出的分子式C3H4O2,可確定不可能再含有醛基.
25.
【解題指要】解答這類題目,首先應對各種物質或各種離子的特殊反應或鑒別方法非常熟悉.其次,從方法上來說,應根據實驗現象說明未知物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質、一定不含有什么物質.
反應方程式為
三、計算題
28.【參考答案】 (1)子彈與木塊做完全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設子彈進入木塊后一起運動的速度為ν,則由動量守恒得m2ν0=(m2+m1)ν于是有
(2)碰撞后木塊(含子彈)在平臺摩擦力作用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解題指要】本試題是力學的綜合計算題,它包含的知識點有:完全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動量定理、牛頓第二定律、勻減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等.全過程包含三個分過程:完全非彈性碰撞、勻減速直線運動和平拋運動.
解題時應當根據木塊運動的過程,按次序一步步地進行,不能操之過急.確定三個分過程之間的聯系:木塊碰撞后的速度是它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木塊勻減速運動的末速度是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再確定各個過程中涉及的主要規律:在第一個分過程中是動量守恒和動量定理,在第二個過程中是牛頓定律和勻減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在第三個分過程中是平拋運動的公式.
29.【參考答案】 (1)當S斷開時,外電路是R2、R3并聯后再與R1串聯的混聯電路.
(3)當開關S閉合時,電路中的外電路是R2、R3的并聯電路,所以外電阻為R23,因此電路的總電流為
【解題指要】本題是有關電路計算的試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歐姆定律和電功率等.解題的關鍵是弄清外電路中電阻的連接方式.特別要注意的是當開關s閉合后,電阻R1被短接,不起作用,外電路是R2、R3的并聯電路.
此外,本題的解題過程是先求出支路電流I3再求得總電流I和電源電動勢ξ.這與一般的電路習題中的解題步驟有所不同.這主要是因為題中未給出電源電動勢,ξ是待求量.本題忽略電源的內阻r.如果考慮了電源內阻r,怎樣求ξ?考生不妨思考一下.
30.【參考答案】
答:混合物中Na2CO3與NaHCO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
【解題指要】(1)解此題用關系式法比較簡便,可以減少計算步驟.
(2)因在混合物加熱時,只有NaHCO3發生反應,放出CO2,而Na2CO3不發生反應,放出的CO2與Ca(OH)2反應生成沉淀CaCO3,所以可根據生成的沉淀(CaCO3)的量直接求得NaHCO3的物質的量.
(3)由于NaHCO3受熱分解生成Na2CO3,所以與鹽酸反應的Na2CO3應包括原固體混合物中含有的和NaHCO3分解后生成的兩部分,這一點很關鍵.根據反應生成的CO2的量可求得Na2CO3的總量,又知NaHCO3的量已求出,故其生成的Na2CO3的量也可求得,二者之差即是混合物中Na2CO3的物質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