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8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奉唐太宗之命,將《道德經》翻譯成梵文的是( )
A.玄奘
B.鑒真
C.僧一行
D.遣唐使
2.有“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之稱的科學著作是( )
A.《授時歷》
B.《夢溪筆談》
C.《本草綱目》
D.《農政全書》
3.以下關于《尼布楚條約》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尼布楚條約》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
B.簽訂于1689年
C.條約規定,庫頁島屬于中國的領土
D.條約簽訂時的中國皇帝是康熙
4.太平天國發生天京變亂的原因,主要有( )
?、兕I導者進取心逐漸減退②腐朽思想、宗派主義思想日益增長
?、哿袕姾颓逭钠茐蘑芴教靽I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列關于洋務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 )
?、賱撧k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②實現了洋務派提出的“自強”、“求富”的目標
?、蹌撧k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 ④引進了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列關于辛亥革命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A.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為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C.推翻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D.徹底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7.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為實現民主共和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有( )
?、僦鞒终匍_國民黨一大②提出了“三民主義”
?、蹌摻ㄍ藭茴C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 )(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A.中共三大召開
B.國民黨一大召開
C.北伐戰爭開始
D.廣東國民政府建立
9.毛澤東領導創建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據地
B.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D.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10.下列關于“四一二”政變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四一二”政變是蔣介石發動的
B.“四一二”政變是汪精衛發動的
C.“四一二”政變發生在上海
D.“四一二”政變發生在1927年
11.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在政權建設上采取的重要舉措是( )
A.開展大生產運動
B.實行減租減息
C.開展整風運動
D.實行“三三制”
12.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一屆人大的召開
D.“一五”計劃的完成
13.下列事件中,不屬于建國初期三大運動的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鎮壓反革命
D.恢復國民經濟
14.下列人物中,被譽為“兩彈元勛”的是( )
A.錢學森
B.鄧稼先
C.袁隆平
D.范文瀾
15.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是( )(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A.三級會議召開
B.第三等級代表宣布成立制憲會議
C.攻占巴士底獄
D.制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
16.馬克思說,18世紀美國獨立戰爭給歐洲資產階級敲響了“警鐘”,其含義是指獨立戰爭( )
A.沖垮了歐洲封建統治秩序
B.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
C.促使歐洲殖民者調整政策
D.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統治者
17.帝國主義瓜分非洲過程中,沒有被列強征服的國家是( )
A.埃塞俄比亞、幾內亞
B.剛果、埃塞俄比亞
C.埃塞俄比亞
D.阿爾及利亞、喀麥隆
18.布爾什維克黨提出“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是在( )
A.二月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C.國內戰爭爆發后
D.《布列斯特和約》簽訂后
19.下列關于朝鮮戰爭的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俪r內戰爆發②美軍在朝鮮北部登陸
?、邸冻r停戰協定》簽訂④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20.能夠比較準確地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變化特點的是( )
A.美國軍事經濟實力獨占鰲頭
B.蘇聯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者
C.歐洲在戰爭中受到嚴重削弱
D.兩極格局的形成
21.下列關于晨線與昏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晨線以東為夜半球,昏線以東為晝半球
B.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時
C.晨昏線與經線有時會重合
D.所有緯線與晨昏線會相切
22.下表是我國甲、乙兩地某日的日出、日落時間(北京時間),據此判斷甲地的方位位于乙地的( )
A.東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3.下列國家中,多火山和地震的是( )(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A.澳大利亞
B.新西蘭
C.尼日利亞
D.津巴布韋
24.在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內,一條金屬線嵌在地面上,某人將腳跨在它的兩側,意味著腳踩( )
A.東、西兩半球
B.南、北兩個緯度
C.南、北兩半球
D.東、西兩個經度
25.圖4—1為四條氣溫年變化曲線,關于該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曲線表示巴西亞馬孫平原氣溫變化
B.②曲線表示俄羅斯莫斯科的氣溫變化
C.③曲線表示澳大利亞悉尼的氣溫變化
D.④曲線表示美國紐約的氣溫變化
26.下列各組半島中,自然帶以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為主的是( )
A.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
B.印度半島、山東半島
C.印度半島、巴爾干半島
D.伊比利亞半島、雷州半島
27.形成我國東部季風氣候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B.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C.城市熱島效應
D.高低緯度之間的氣壓差
28.21世紀,中國最大的棉花產量省區是( )
A.河南省
B.新疆
C.河北省
D.山東省
29.在海水等溫線圖上,等溫線向低緯彎凸的是( )
A.暖流
B.寒流
C.風海流
D.密度流
30.我國人均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是( )
A.黃河流域
B.塔里木河流域
C.海河流域
D.淮河流域
31.某地位于37°N,118°E,其所屬的陸地自然帶為( )
A.溫帶荒漠帶
B.溫帶草原帶
C.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32.圖4-2是臺風路徑圖,其中不可能的路徑是( )
A.a
B.b
C.c
D.d
33.圖4—3是四個國家人口死亡率和人口出生率示意圖,正確敘述的是( )
A.圖中①國家的人口老齡化明顯
B.圖中②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現負增長
C.圖中③國家勞動力資源深感不足
D.圖中④國家人口增長給環境和資源造成的壓力最大
34.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影響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是( )
A.水汽輸送
B.地表徑流
C.蒸發
D.降水
35.下列歐洲旅游景點與其所在國家組合正確的是( )
A.巴特農神廟——希臘
B.水城威尼斯——西班牙
C.盧浮宮——英國
D.峽灣海岸——法國
36.黃河下游沒有支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兩岸多山
B.干旱少雨
C.地面沉降
D.“地上河”使河面高于兩岸
37.一架飛機由廣州起飛,沿北回歸線向東繞地球一圈,經過的大洋依次為(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8.關于圖4—4的說法,正確的是( )(成人高考更多完整資料免費提供加微信/QQ:29838818)
A.山脈以北為針葉林,以南為闊葉林
B.山脈以北為玉米產區,以南為小麥產區
C.山脈以北河流冰期長,以南河流冰期短
D.山脈以北為暖溫帶,以南為亞熱帶
39.世界混合農業最主要的結構形式是( )
A.糧食作物—經濟作物
B.蔗—果—桑—魚
C.畜牧業—谷物生產
D.農一林—牧—副—漁
40.圖4—5中三種氣候分布于歐洲西部同一緯度,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三地點中③地的氣溫年較差最大
B.三地點均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
C.三地點中②的時問最早
D.三地點中①的海拔最低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滿分70分。
41.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
(一)承認農民(雇農包括在內)是抗日與生產的基本力量。故黨的政策是扶助農民,減輕地主的封建剝削……
(二)承認地主的大多數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開明紳士并是贊成民主改革的。故黨的政策僅是扶助農民減輕封建剝削,而不是消滅封建剝削,更不是打擊贊成民主改革的開明紳士。
——《中共中央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
材料二
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作一個階級來說,就在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1950年)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扶助農民減輕封建剝削”指的是什么土地政策?這一土地政策的實行有什么成效?
(2)依據材料二說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為什么說這是一次“最徹底的改革”?
42.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林肯說過:“我很高興看到一種勞動制度盛行于新英格蘭,在這種制度下,勞動者當他愿意的時候就可以罷工,在這里他不被強迫在一切環境下工作,而且也不被束縛住和(不管你給報酬與否)被強制去勞動!我喜歡這種制度,因為這種制度容許一個人離開工作,當他愿意的時候。
我希望這種制度到處施行。我之所以反對奴隸制度三理由之一,正是在這里。”
回答:
(1)林肯是什么人?
(2)林肯所喜歡的是哪種勞動制度?
(3)林肯代表哪些人的利益?
43.第一次世界大戰兩大交戰集團的最初組成如何?大戰期間不同集團的成員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12分)
44.圖4—6是“長江流域示意圖”,讀圖后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圖中A處為正在建設中的全國最大水利樞紐工程 __________ ;我國西部鋼鐵基地攀枝花附近建有水電站,該水電站建在 __________ 江上。
(2)圖中B為我國直轄市 __________ ,在B市北岸匯入長江的支流是 __________ 。在該市交匯的鐵路線有__________線、__________線和襄渝線等。
(3)從試題附圖中反映出長江流域出現了多種問題,這些問題將會制約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為了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解決區內出現的問題,應制定和采取的戰略措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賍_________;
?、赺_________;
?、?__________。
45.讀圖4—7及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
(1)圖中所示西氣東輸線路依次(自西向東)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6個省區。
(2)圖中①一②一③自然植被類型呈現__________荒漠草原一__________的變化趨勢,造成這種變化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__。
(3)關于圖中③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__________(選擇填空)。
A.氣候干旱,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B.地形主要是高山和盆地,地貌流水侵蝕作用明顯
C.以荒漠景觀為主,山地中分布有森林及草甸植被
D.內流河為主,徑流多以雨水補給為主
(4)黃河在A河段含沙量陡增,該河段流經地區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 __________ ,并簡要分析產生該環境問題的主要自然原因。
(5)請簡要說明西氣東輸工程建設對東部地區發展的有利影響。
46.讀圖4—8,回答問題:(16分)
(1)圖中各號碼代表我國老工業基地,其中代表我國老工業基地中重工業基地的是__________,該基地重要工業中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國工業部門結構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基地是圖中 __________ ,該基地中最大工業中心布局的優勢是__________。
(3)填出圖中下列符號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C__________ 海港,D __________ 海港,E
__________海港;商品糧生產基地名稱.A__________,B__________。
(4)圖中③附近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是__________,該地區發展農業有利的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
答案解析
選擇題
一、選擇題
1.【答案】 A
【解題指要】這是一道有關唐代對外交流方面的題目。列舉的四個選項中,三個是唐代的僧人。鑒真是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物;他的主要業績是設計、指導、建設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僧一行是唐代杰出的天文學家,其成就主要是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玄奘才是著名的翻譯家,他不僅將大量的印度梵文佛經譯成中文,還將一些漢文典籍譯成梵文,《道德經》就是其中之一。玄奘對中國和印度之間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貢獻。
2.【答案】 B
【解題指要】《夢溪筆談》是北宋的著名科學家沈括的著作,他被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英國專家李約瑟稱之為“中國科技史中最卓越的人物”?!秹粝P談》總結了我國古代眾多的科學技術成就,是一部杰出的科技史著作,正確選項為B?!妒跁r歷》只是一部歷法,《本草綱目》為醫學著作,《農政全書》為農學著作,顯然不應予以選擇。
3.【答案】 A
【解題指要】有關《尼布楚條約》的知識要點在本題四個選項中基本都包括了。但是,第一個選項中“是一個不平等的條約”的表述錯誤,應當說它是一個“平等”條約,所以必須選擇A。在復習的同時也要將其他選項的內容一并記牢,因為這幾個要點完全可以成為出題的目標。另外,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簽訂過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但康熙時簽訂的條約是屬于古代時期,當時清政府還很強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當時簽訂的是平等條約。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西屬俄國;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以東,包括庫頁島屬中國。條約簽訂的具體時間是在1689年。
4.【答案】 C
【解題指要】天京變亂的原因主要應該從太平天國內部去找。太平天國內部矛盾由來已久,定都天京后,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國領導者很快封建化,享樂思想、宗派主義等思想日益滋長,內部矛盾更加尖銳,結果釀成了天京變亂,太平天國走向衰亡。天京變亂和清政府沒有太大關系;西方列強這時基本采取的是觀望政策,企圖從這場戰爭中撈取更多好處。
5.【答案】 B
【解題指要】本題涉及對洋務運動的認識和評價問題。從現代化的角度來看,洋務運動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可以說是物質層面上的現代化,這體現在①、③、④三個表述中;但洋務運動畢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產物,洋務派辦洋務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腐朽的專制統治,這就決定了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洋務運動事實上也沒有實現洋務派提出的“自強”“求富”的目標。因此,應排除②。
6.【答案】 D
【解題指要】關于辛亥革命的性質和歷史功績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歷史功績正如A、B、C三個選項所述。關于D選項,只要準確地把握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也就很容易看出其錯誤所在。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最終失敗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也沒有發生改變。如果考生對中國近代史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就能夠準確地選出正確答案。
7.【答案】 C
【解題指要】本題適用排除法。國民黨一大召開于1924年,它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形成,這與題干中的時間限定不符,應予以排除。其他選項均符合題意。
8.【答案】 B
【解題指要】1923年召開的中共三大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標志著中共關于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政策正式形成;1924年召開的國民黨一大,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形成;廣東國民政府的建立和北伐戰爭則是國共合作的成果。要注意進行比較分析。
9.【答案】 C
【解題指要】這是一道以記憶為主的考題。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積極發動武裝起義,先后建立了十幾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其中包括毛澤東領導建立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徐向前等領導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鄧小平等領導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建立后,毛澤東、朱德又先后向贛南、閩西發展,成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
10.【答案】 B
【解題指要】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對“四一二”政變這一歷史事件的掌握情況,包括誰、在哪一年、在什么地方發動的等問題,A、C、D項均是這些方面的內容。
11.【答案】 D
【解題指要】抗戰時期,為鞏固根據地和爭取抗戰勝利,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實行減租減息和開展大生產運動都是經濟上的舉措,整風運動則是在思想領域內采取的措施。為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根據地政權建設上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在抗日民主政權的機構中,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中間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額。
12.【答案】 B
【解題指要】看社會形態的變化一般要看生產關系的變革,只有B項最符合題意。
13.【答案】 D
【解題指要】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被稱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三大運動,它們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14.【答案】 B
【解題指要】這幾位人物的代表性貢獻需要掌握。
15.【答案】 C
【解題指要】本題難度較高。選項A的干擾作用最強,因為所有教材中“大革命的開始”一節都是從三級會議召開講起的,考生對此記憶深刻,稍不留神就會選錯。法國大革命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而選項B和D都能體現這一性質,因此在教材和講課中都會特別強調,也會對考生造成干擾。正確選擇的關鍵是,法國大革命既然是一場“革命”,一定使用了暴力,而選項C攻占巴士底獄正體現出這一點。
16.【答案】 B
【解題指要】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產生了積極影響,原因是它不僅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同時還是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在被歐洲人認為是落后的殖民地的美國,新興資產階級能夠取得勝利,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掃除障礙,對歐洲資產階級來說具有極大的激勵和樣板作用,特別是對法國資產階級。在獨立戰爭中,美國軍民得到了法國等國的援助;這也加深了法國資產階級對美國情況的了解,從而增強了發動革命的決心。
17.【答案】 C
【解題指要】本題考查的是對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理解和認識。1870年之后,由于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向帝國主義過渡,它們對殖民地的態度逐漸發生變化,殖民地被看做母國的財產。未被完全占領的、無防御的非洲大陸變成了帝國主義者渴望爭奪的中心。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整個非洲大陸被歐洲列強所瓜分。在此過程中,1894年,意大利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戰爭,孟尼利克二世皇帝發表“告人民書”,號召人民奮起抗擊意大利的入侵,保衛國家獨立。經過全國各階層人民的艱苦奮戰,終于迫使意大利簽訂《亞的斯亞貝巴和約》,承認埃塞俄比亞是獨立國家,并交付大量賠款。所以,C選項是正確的。選項中涉及的其他幾個國家:幾內亞為葡萄牙殖民地,剛果為比利時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為法國殖民地,喀麥隆為法國殖民地,均不是獨立國家。
18.【答案】 A
【解題指要】題干中“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是列寧《四月提綱》的主要內容之一,這一句表明這一文件應出現在十月革命之前;而C、D兩項均是在十月革命之后的事件,B項表明的時間就更早了。
19.【答案】 B
【解題指要】這是一道以記憶為主的試題。①、③兩項比較明顯,②、④比較容易混淆。有關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的具體時間,教材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部分”有明確的講述。
20.【答案】 D
【解題指要】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變化特點的準確把握。題干里的“世界形勢變化”的提法非常關鍵,為正確解答本題提供了指向。首先,要求從整個世界形勢的整體著眼,而不是從局部著眼;其次,要求抓住“變化”,即整體上的變化。把握住這兩點就找到了正確解答本題的鑰匙了。A、B兩項雖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新現象,但還不是世界整體變化的全部;C項雖然也是事實,不過還是局限在歐洲范圍內。D項既表明了世界形勢整體變化的特點,也包含了其他選項的主要內容,所以它能夠比較準確地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變化的特點,最符合題意。